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09篇
  免费   616篇
  国内免费   556篇
教育   9445篇
科学研究   3869篇
各国文化   15篇
体育   1344篇
综合类   997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230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285篇
  2021年   504篇
  2020年   549篇
  2019年   434篇
  2018年   352篇
  2017年   355篇
  2016年   465篇
  2015年   580篇
  2014年   1142篇
  2013年   1326篇
  2012年   1572篇
  2011年   1584篇
  2010年   1068篇
  2009年   914篇
  2008年   1068篇
  2007年   1170篇
  2006年   1088篇
  2005年   869篇
  2004年   700篇
  2003年   559篇
  2002年   413篇
  2001年   314篇
  2000年   195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10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41.
中国大学网站的网络计量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网络计量学方法,分析了国内主要大学网站的链接数、网络影响因子与这些大学在国内比较公认的大学排名中的得分之间的相关关系。同时验证了利用不同的搜索引擎的数据得到的结果的一致性,以及就某一搜索引擎而言,不同时间段收集到的两轮数据得到的结果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2.
基于动态模糊依赖关系的图书馆用户评价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动态模糊依赖关系理论,开发了图书馆用户动态模糊评价系统,主要从系统设计的总体思路以及开发过程中的主要技术等方面探讨了整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143.
段宇锋  邱均平 《情报学报》2005,24(6):735-741
本研究以链接分析为基础,对大学网站的利用情况和网络影响力在大学评价中的作用进行了探索,结果发现:①院校排名与链接到网站的页面数不具有线性相关关系,但与Web-IF具有一定的线性相关关系,这表明网站规模对研究结果具有实质性影响;②衡量网站链接特征的各项指标与院校排名没有线性相关关系;③分析结果表明,网络目前在提高院校科研绩效和学术影响力,促进其发展方面所起作用还极为有限,有待大力开发以提高其功能和效益。  相似文献   
144.
欣赏性评价是发现并欣赏学生特质与优势的评价。它不以先在指标体系来评价学生,而是以学生实际具备的素质为基础来建构评价指标与标准,是属于真实性评价、个性化评价和优势评价的范畴。作为评价方法论,它与综合素质评价在评价内容、方式等方面的要求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依据欣赏性评价的思想,综合素质应该采取"评语评价"的方式。具体而言,可采取如下评价思路: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以找准学生的优势素质;实行多元评价,提供结构性确证;采取表现性评价,提供参照性适切。  相似文献   
145.
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来看,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一旦与学生、教师和高中学校的利益高度相关,那么由这些利益高度相关的主体来进行评价时,由于受到"理性经济人"自利性的制约,利益高相关主体极有可能因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并最终导致评价结果的失真。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取决于"评价什么",更取决于"谁来评价",甚至可以说,"谁来评价"会直接影响着"评价什么"。而就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来看,学生更多的是综合素质评价材料的记录主体,高中学校(包括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师等)更多的是综合素质评价材料真实性的监督主体,而高校才是最终、最佳的综合素质评价主体。  相似文献   
146.
从国内外六大学科评价的指标体系出发探析当前学科评价的价值取向可以发现,当前的学科评价仅仅是基于学科投入要素的评价或基于学科产品的评价,在其主导下的一流学科建设也表现出"粗放型"的学科生产投入要素建设和"学术GDP"导向的学科产品建设两种错误倾向。学科建设本质上是学科生产能力的建设,一流学科评价本质上是评价一流学科的生产能力。走向基于学科生产能力的一流学科评价,要充分考虑学科产品的有效性和学科的社会服务问题、学科生产的投入成本和学科建设的效益问题、学科的整体性和学科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7.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research impact is defined, measured, and generated – with a view to understanding how it can be enhanced within heritage conservation. It examines what is meant by ‘impact’ and how it can be promoted within heritage science through effective inter-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Following a general examination of the current discourse concerning research impact, the study examined: (i) active research networks within heritage science; (ii) research planning and evaluation practices within heritage science; and (iii) the experiences of users (i.e. conservators and other heritage professionals) within research collaborations. Terminologies surrounding the notion of impact and the various phases of the research process were reviewed – from the initial identification of a knowledge gap to the eventual application of new findings in practice. Next, the reach and diversity of research collaborations (as identified through publication co-authorship) were studied to characterise the inter-disciplinary nature of heritage science and its connectedness to users. Findings showed substantial growth in international research collaborations over recent years, predominantly involving academic- and research-oriented institutions – although the engagement of heritage institutions has proportionally decreased. In addition, a worldwide survey of institutional planning and evaluation practices revealed a general reliance on processes driven by the interests of researchers – the systematic consideration of stakeholder opinion and evaluation of research outcomes being less common. Finally, a series of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senior heritage professionals explored their experience of collaborative research. The results identified key areas where strategic support is needed to promote user participation and enhance impact. These include training for research readiness, engagement, and impact for both researchers and users; better methods for needs and outcome assessment; affordable open access options and greater diversity of knowledge exchange opportunities. Finally, the need for ethical guidelines for responsible research, and greater emphasis on non-academic impact within research rating system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8.
149.
[目的/意义] 探讨Altmetrics指标对学术图书影响力进行评价的有效性,为学术图书评价工作提出合理建议。[方法/过程] 获取Twitter提及量、Mendeley阅读量、在线书评数量以及馆藏量指标数据,对数据集的覆盖率、分位数等统计量分析后,将被引频数与Altmetrics指标进行了指标间相关系数检验,再对高Altmetrics指标值的学术图书进行年份分布、学科差异及图书主题等实证分析,探究各指标在学术图书影响力评价中的应用。[结果/结论] 传统计量指标被引频数与Altmetrics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较低,说明Altmetrics可以作为学术图书评价的一个新视角,不同Altmetrics指标反映了学术图书影响力的不同维度。未来的学术图书影响力评价建议结合学术图书的年份、学科等特征,将传统的引文与Altmetrics指标相结合,探索更全面有效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50.
期刊评价中文献老化理论视角的研究相对薄弱。本文探究生存分析法在学术期刊评价上的应用,在理论上 克服了因领域差异导致的壁垒,并选取CSTPCD中30家中文物理学科期刊作为样本数据集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论文 被引时序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物理学科文献老化规律,并选取样本期刊进行对比分析,以探究期刊评价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